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党为人民谋健康100年发表时间:2021-07-02 11:17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沧桑巨变。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建党至今10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策划设计了“党为人民谋健康100年:建党100周年组织工程领域中国杰出科技成果展示”的系列主题宣传。通过汇总建党100周年以来国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重要科技成就,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提升公众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信心、民族复兴的自豪感、幸福生活的认同感,激励和鼓舞广大公众,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为人民谋健康100年: 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国杰出科技成果展示 # 01 # 中国组织工程领域干细胞研究发展重要事件 2004年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第一个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2009年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肖磊研究组发表关于建立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最新研究结果,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报道经过严格证明的有蹄动物多能干细胞; 2011年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编程与重编程中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项目启动; 2015年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揭示了多能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应用,为基于多能干细胞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人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苹、王红艳研究组合作发表CELL RESEARCH封面文章: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促进肌肉干细胞在体外的长期扩增; 2016年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研究组揭示表观遗传调控因子Uhrf1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艺研究组发现血管内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及血管旁周细胞的新起源; 2017年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干细胞治疗产品的注册上市流程; 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关于多能干细胞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多能干细胞系,获得的细胞同时具有胚内和胚外组织发育潜能,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发表了该成果; 2018年 中国国家统计局首次将干细胞行业列入产业统计分类; 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证实,利用来自乳牙的干细胞可再生牙髓组织; 2019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组及合作者以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在功能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胎肝,为造血干细胞扩增及分化提供了特定的微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转录组测序的方法,绘制了扩增性造血器官的3D转录组图谱,阐释了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细胞之间的分子调控网络;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季红斌、彭广敦研究组合作发现肺多能干细胞参与肺脏再生;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鉴定肝脏中有Sox9+双向祖细胞; 科技部发布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中明确:在之前已支持98个项目的基础上,2019年国家再拨款4亿元,支持12个干细胞研究方向。 2020年 国家卫健委《关于推动我国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函中明确将根据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基于临床研究结果,前瞻性研究提出临床应用转化的有关政策建议。同时积极落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绿色通道制度,强化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的辅导和指导,共同推进细胞产业发展。 2021年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371号建议的答复》,答复函中明确提出:我委一直鼓励和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研究、转化和产业发展。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制剂具有明显的药品属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已经为相关制剂通过药品审批制定配套政策,审批后可以迅速广泛应用,既有利于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又有利于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百度检索) # 02 # 中国组织工程领域组织构建研究发展重要事件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百人计划”入选者、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负责人万晓波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二氮芳辛(diazocine)合成方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标志着中国人工肌肉模块合成新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在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带领下,历经10年研制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人体组织工程骨植入区血液循环障碍的国际难题,有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大块骨缺损进行修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课题组(1809组)邹汉法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刘伟教授合作,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成功地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组织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在蛋白质水平上探索了机械应力对组织工程肌腱构建的影响; 2012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调控肌细胞分化的新miRNA分子miRNA-148a,其通过锚定RhoA/ROCK通路的ROCK1基因调控肌细胞分化,并提出了肌生成中miRNA-148a和ROCK1的网络调控模式; 2014年 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陈晓和欧阳宏伟发现了一种治疗小鼠肌腱损伤的新方法,使用小鼠胎儿细胞制作的肌腱比使用成年小鼠细胞制作的性能更强;2015年,由港股公司中国再生医学与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联合研发的“艾欣瞳”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这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角膜(脱细胞角膜基质),也是世界首个生物工程人工角膜; 2016年 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IAP for Health)全体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成功当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双主席。对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该组织中的地位,以及提升中国医学科学界在国际医学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2017年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宣布,世界首例通过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长度超 过 10 厘米的负重骨骨缺损病例在该院成功实施,实现了国际性难题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建立了在不同组织中快速分析致死基因的新方法; 2018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李程研究组合作揭示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家裴端卿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也是此次入选名单中唯一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2019年 世联博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出flexercell三维肌腱、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的培养系统; 武汉大学李祖兵教授&邓红兵团队通过同轴静电纺结合层层自组装构建核壳纳米纤维用于促进骨再生,这种由核壳纳米纤维实现的时间控制释放生长因子为促进骨再生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策略。 2020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运动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吕红斌教授团队构建功能化脱细胞纤维软骨基质移植物,促进巨大肩袖撕裂修复,从组织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等方面证实其促进骨腱界面损伤修复的效应,为骨腱界面再生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策略。 2021年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张彦中教授课题组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本研究证明所发展的高仿生壳聚糖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再生方面所展现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完善和最终实现壳聚糖基生物材料支架应用于关节软骨修复的临床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可能性。 (资料来源:百度检索) # 03 # 中国组织工程领域生物材料研究发展重要事件 2006年 由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杰教授负责承担的“骨组织支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2008年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氮无镍不锈钢项目获得国内首项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 2011年 由华东理工大学等6家单位申报的“多级微纳结构生物活性材料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的研究”项目获得资助,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昌胜教授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3年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带领中山医院心内科团队率先完成了中国首例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Xinsorb的植入手术; 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团队研发的骨诱导性人工骨生物材料,是目前全球首个硬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产品; 2015年 首都医科大学李晓光教授与同济大学孙毅教授课题组合作论文首次证明了“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与常江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出将骨组织工程与光热治疗相结合的思想,在制备用于治疗与修复骨肿瘤缺损的光热功能化的生物活性陶瓷支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6年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带领专家团队完成中国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 (Xinsorb)大规模临床试验,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苏州瑞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人源化生物人工肝”为国际首例;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教授研究团队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丁义涛教授团队等成功设计出全新的基于“hiHep细胞”的生物人工肝系统,有望延续肝衰竭患者的生命,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珂教授团队研制出多功能新型可降解镁铜合金,实现了可降解镁合金结构和生物医学功能的一体化,有助于解决植入材料在临床中引发的感染等问题,从而使可降解镁合金发挥更大的临床治疗作用;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奚廷斐教授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新型“全降解镁合金支架”; 2017年 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团队研发新型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湘义教授团队采用纳米化途径,使用较少的稀土金属,研发出磁能积超过相应纯稀土永磁材料的纳米复合磁体,中国学者在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东北大学张二林教授团队研发“功成即退”的人体“补丁”; 2018年 国际生物材料界第二次定义共识会,中国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被投票通过列入“世纪生物材料定义”,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生物材料的定义; 东北大学材料学院秦高梧团队发现Laves相新结构; 2019年 浙江大学张泽教授、王江伟研究员团队对金属纳米材料晶界的剪切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在金属纳米材料晶界迁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院士团队在电化学可控构建Janus结构骨修复材料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该材料植入颅骨缺损处,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Bio-Gide胶原基材料对比,显著提高了缺损处的骨再生速度和骨再生质量。 2020年 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国产ECMO系统已进入大动物实验阶段,结果表明其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挽救患者生命。研发的基于长效稳定抗凝涂层的ECMO系统样机制备基本完成,有望打破国外对ECMO系统的垄断,投放市场将大幅降低治疗费用,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2021年 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开始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 (资料来源:百度检索) # 04 # 中国数字医学研究发展重要事件
(资料来源:百度检索) 党为人民谋健康100年: 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国两院院士杰出科技成果展示 #1 中国科学院吴祖泽院士及其团队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吴祖泽院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先驱者, 中国军事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 吴祖泽院士的个人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 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 2015年11月30日,吴祖泽院士荣获“吴祖泽星”国际命名。 吴祖泽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 (1)他是中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 (2)率先完成了国际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治疗的先驱”; (3)率先完成了中国实验血液学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 (4)领衔科研团队研发的干细胞新药“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注册申请受理,受理号为CXSL1700137。 #2 中国工程院卢世璧院士及其团队 在组织工程软骨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工程院卢世璧院士(1930.7.8-2020.3.28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 卢世璧院士的个人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卢世璧院士的学术成就: (1)率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展的周围神经损伤系列研究,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2)率先提出并实验证明钢板内固定时骨内预应力是早期引起钢板内固定后的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3)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 ; (4)率先利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概念进行长骨再生实验研究; (5)首次实现了以同种异体来源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临床应用,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3 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及其团队 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领域学术成果卓著! 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 四川大学教授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 张兴栋院士的学术荣誉及获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 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美国生物材料学会Clemson奖; 美国东北大学杰出教授; 第14届Acta Biomaterialia金奖…… 张兴栋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 (1)于国际率先发现并确证一定的生物材料可诱导骨和软骨再生,首创“骨诱导人工骨”和“软骨诱导性胶原水凝胶”产品推广临床应用和试验,疗效良好。 (2)于国际率先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 料” 新学说或新概念,继之提出“体内组织工程”,得到世界生物材料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2018年在国际生物材料定义共识会上“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被投票通过列入“21世纪生物材料定义”,是中国学者于国际提出的首个生物材料定义。 (3)于国内率先开展生物活性陶瓷及涂层研究,研发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及牙种植体等产品取证上市,推动了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的发展。 (4)基于张兴栋院士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卓越贡献,被国际生物材料界誉为“生物材料研究的世界引领者”。 #4 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及其团队在 组织工程数字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居中国领先地位! 中国工程院钟世镇资深院士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国际著名解剖学专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钟世镇院士牵头开展了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的系列研究。 钟世镇院士的学术成就: 奠定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解剖理论基础; 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解剖学研究体系; 开拓并引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 ; 建立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 ; 建立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钟世镇院士的个人荣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