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CJTER杂志线上专访第4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年学者马瑞:从临床中探索医工融合的科研之路-未来亦可期!

发表时间:2022-10-12 10:56

社长感言:期刊,不仅仅是一篇篇文章的发表载体,更重要的她是一个学术平台。

在这个学术平台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做了诸多新的尝试,也在探索中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以及期刊发展中方向,希望在2022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刊社的影响力和学术服务都能再上一个台阶,得到更多专家的认可,也进一步提高期刊的服务水平和价值!

      我们也许距离中国最优秀的杂志还有差距,但我们一直在创新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期刊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编辑的付出,对每一编辑而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期刊的成长,更离不开每一位关心我们陪伴我们的多学科的专家们的支持,你们的支撑和付出是我们进步的最大推动力!

       为此,2022年,我们将继续办好CJTER杂志线上专访栏目,展示更多中青年科学家的成绩、理想、信心、情怀、友情,以及更多更多。

。。。。。。

专访前言:

临床医生是产品的应用者和需求端,理工科专家是技术的掌握者,可以实现临床的实际需求,科学研究本身就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医生从临床需求出发,理工科专家从创新技术切入,找到互相契合的合作方向和思路,让科研转化方向清晰,可实施!

如何从临床医生走出一条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之路,CJTER杂志线上专访第4期,让我们来聆听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年学者马瑞的科研生活!

马瑞,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外科专业,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研究员、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发育与畸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基础学组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小儿骨科分会副会长,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医工结合与临床研究分会秘书长。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市级、校级和院级课题5项。

1 简单分享一下您的医学科研方向?

答:我的科研方向是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与评价,主要集中在聚醚醚酮材料的改性用于骨缺损修复。

2 您在规划自己科研之路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年轻的骨科临床医生,主要的本职工作还是一名关节外科医生,但是我想科研工作和临床工作其实是很难分开的。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只有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设计实验去探究这种临床现象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设计一种材料或装置,通过反复验证和实践去解决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科研工作源于临床工作,并最终应该用于临床工作,二者相辅相成。此外,科学研究本身不是一个单一学科的事情,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互相取长补短。所以,我认为做科研一定要扎根临床,融会贯通,医工交叉,转化应用。

3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从临床工作入手科研,困难和优势在哪里?

    作为一名年轻的临床医生,本身需要承担大量繁重的临床工作,如收治病人、管理病人、医学文书整理、实施手术、随访病人等,还要利用临床工作以外的时间做好科研,这确实挺困难的。但是我想只要你有浓厚的兴趣支持、合理分配管理时间、持之以恒地坚持,总会发光发热的。临床医生做科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清楚地了解临床上存在哪些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这些问题着手进行科研选题,并进行临床成果转化用于解决临床问题,造福于广大患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4 您目前研究的聚醚醚酮材料改性用于骨缺损的修复于重建,您认为学科交叉会给您带来哪些新的科研启示?

    我一直在做聚醚醚酮材料改性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方面的工作。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生物力学特性与人体骨接近,被认为是可能取代现在最常用的金属类骨科内植物的材料,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生物活性,植入体内后难以与宿主骨发生良好的骨整合,所以需要对其改性以提高其生物活性。生物活性聚醚醚酮内植物不仅生物力学强度与宿主骨达到匹配,还能与宿主骨融为一体达到长期稳定,有希望作为原材料用于制备脊柱椎间融合器、人工关节假体、骨折内固定系统、肌腱锚钉系统等。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并不容易。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本身我并不懂材料学、3D打印或者工程制造学,应用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是我的研究目的,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与工科产生医工交叉的合作,把我遇到的临床问题和要求跟工科专家探讨,产生聚醚醚酮改性的想法,材料学、3D打印或者工程制造专家制备一种符合预期的材料,然后拿去验证其材料特性、生物学特性并植入动物体内验证其骨修复效果,但是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还需要更长的路去走,需要医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学、医疗器械企业的广泛参与。

寄语《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是国内一本非常优秀的组织工程领域内的核心期刊,为学科融合搭起了一道桥梁,也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希望杂志越办越好。

CJTER杂志编辑部诚邀各位编委、审稿人、作者、读者等专家们,把您与CJTER杂志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内容不限,形式不限,长短不限。让我们在“CJTER杂志线上专访”云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