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CJTER杂志线上专访第三期: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云端对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杨立群教授

发表时间:2022-09-21 10:5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CJTER)杂志创刊于1997年,国家级双核心期刊,2020年再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在生物材料领域重点关注材料生物学评价,力学评价,表面改性,骨材料,牙科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给药系统材料,材料制备及特性,材料模型构建与应用。

生物材料作为我们出版重点方向之一,感谢陪伴CJTER杂志共同成长的专家们,我们策划“CJTER杂志线上专访”的初心是想将专家与CJTER杂志的之间的缘分以文字的形式珍藏于此,往日可回首,未来亦可期!

CJTER杂志线上专访第三期,云端对话《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的审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杨立群教授的科研历程,让我们共同学习杨教授的科研经验分享。

杨立群,国家卫健委生殖健康与遗传医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平台负责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生物材料研究室主任、科教科科长(2017-2019)、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研究生导师,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进医工融合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Biomaterials》及《Journal of Nanomedicine》编委,《Frontiers in Materials 》Topic Editor,《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等多家期刊审稿人;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已获授权 7 项,参与编写专著(章节)5 部,目前课题组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1项。

1 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药物缓控制释放、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转化,特别着重功能化可生物降解聚碳酸酯的设计制备、性能调控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此构建可生物降解长效缓释植入剂、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以及调控细胞行为和组织再生过程的组织工程支架等。

2 您发表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相关的很多文章,您认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应用前景是什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对社会和经济的重大作用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其研究已被许多国家列入高技术关键新材料发展计划,并成为国际高技术制高点之一。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也强调要大幅提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新材料应用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开始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人工组织/器官产品制造、医疗器械用品和药物递送系统等3个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将得到广泛应用。

3 您怎么看待医工融合?您认为医工融合对您的科研工作有什么新的思考?

未来的医学科学将伴随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即医工融合)而向前发展,尤其在新型药物制剂、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方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不断促进医学的发展。目前,工程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仍存在鸿沟。医工融合是跨越这道鸿沟的有效手段,通过医工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工科、理科等传统优势学科与医学学科间的学科交叉,突破学科发展瓶颈,加快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为临床应用服务。因此,医工融合是链接工程技术与医学发展的桥梁,能够推动以临床问题为驱动的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开拓协同发展、医疗创新的新局面。

医工融合给我的启示做科研要真正立足于“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出发点,即开展有目的、有意义、能应用的科学研究,能够针对临床应用痛点,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细胞生物学、药学、医学的交叉融合,可以促进新型药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进步,引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发展,拓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加快速蓬勃发展与相关产业升级。

4 您认为加入学会,参与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对科研工作会有哪些帮助?

近年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发展迅速,在成立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委员会的同时,也召开了形式多样化的学术活动,如学术年会、项目路演等,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与临床医院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我个人而言,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还是收益匪浅的,非常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1)有助于了解前沿领域。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既成立了有具有学科特色的各专业委员会,也成立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参加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可以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助于追踪研究热点;

2)有助于分享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仅去欣赏同行的工作,还可以分享、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获得同行评价,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3)有助于启发研究思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报告人的idea或设计路线可能与自己的想法相近或冲突,这都会激发我们的科研灵感,有助于丰富、优化、发展自己当前研究;

4)有助于结识学术同仁。学术活动是一个交流的平台,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有助于结识学术同仁、开展合作,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5)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成立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特别是企业的参与,加强了研究院所、高校与医院、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5、请您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的发展提建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出版来自于组织工程领域的生物材料选择与应用、干细胞培养与移植、硬组织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组织构建过程中相关实验动物模型以及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优秀文章。对于我们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讲,《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无疑是我们发表中文研究成果的最佳杂志。如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能够进一步加强期刊的国际合作,努力发展为国际期刊,并争取使刊物办成国际一流,就像《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一样,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还能向世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国内相关领域从被动研究转变为主动研究,完成从追随者到超越者,再到引领者的华丽蜕变。

互动环节:如果您对本期内容有进一步想要了解的问题或探讨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联系我们的编辑。

CJTER杂志编辑部诚邀各位编委、审稿人、作者、读者等专家们,把您与CJTER杂志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内容不限,形式不限,长短不限。让我们在“CJTER杂志线上专访”云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