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聚焦前沿技术,促进创新转化:“传统和新型病毒载体的开发与应用”系列云课堂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1-04-26 13:50

2021424日晚8:30-10:30,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NRR)主办的聚焦前沿技术,促进创新转化:“传统和新型病毒载体的开发与应用”主题云课堂成功举办,近300名专家和研究生上线参会,学习讨论。


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出现离不开先进的基因操作技术、神经系统标记技术、生理操作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而这些又都离不开病毒载体的身影。目前,科研工作者不仅将病毒载体载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在体内或体外水平进行基因水平的操作,同时进一步观察细胞或动物的生理、病理、药理、毒理变化,研究基因的功能,发展更为先进的基因治疗。本次云课堂的技术培训特别邀请到国内拥有丰富病毒载体研究和实战经验的3位专家,详细介绍了病毒载体的分类,病毒载体注射方法、注射位点、病毒用量等最佳实验条件,以及根据疾病研究需求进行相对应病毒载体的选择,以便得到更有转化意义的实验结果。

会议伊始,NRR杂志主编苏国辉院士致辞,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构建和谐学术氛围,认真听取专家报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病毒载体的更多功能,对神经系统以及机体更多组织细胞变化机制的认识都会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暨南大学任超然教授作为本次云课堂的主持,任教授关注通过神经环路示踪、电生理、光学记录及遗传学调控等病毒载体相关研究技术,揭示外界光信息对情绪、认知、睡眠等非成像功能产生调节的神经机制。

云论坛邀请到的3位资深专家对病毒载体技术进行高质量的分享。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贾凡教授、南通大学的张志军教授以及和元生物总监王耀教授。贾凡教授主要研究包括脑图谱绘制病毒工具及其技术,细胞基因治疗、溶瘤、疫苗的病毒载体、工艺及其技术;张志军教授从事神经解剖教学十多年,尤其关注动物神经系统解剖与手术规范化操作;王耀老师对神经科学研究的整体思路、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有独到的见解,对常用技术手段有丰富的实验经验。

3位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病毒载体在神经环路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阐述病毒载体注射需要的脑立体定位技术,深度解读病毒载体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主题报告吸引了参会者的热忱和兴趣,云课堂采用了专家线上授课和线上互动交流,结合病毒载体动物实验操作中的关键问题,几十条线上问题与教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前组织者通过线上调研的形式,向授课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科研人员在病毒载体动物实验中的科研设计和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讲者很好的满足了与会者希望听到的那些能够提高实验技术水平的关键问题,120分钟的时间内,满满干货的技术、理论分享,从基础到文献解读,完成了一次快速解决大家科研中技术问题的高效培训。

会议结束前,《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长、学会副理事长王莉莎教授表示,学会和杂志都是创新科学技术的传播平台,在这里我们将坚持完成每月2次国内外专家各一次的云论坛讲座,让会员和更多学科专家在这里得到更多前瞻性学术技术信息,让他们在线上交流活动过程中开启国际国内科学技术合作的意向,提升科研设计的前沿性水平,让学会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家,为他们的科学技术发展赋能添彩!